
近日,山東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土壤墑情監測站技術交流會在濰坊舉行,會上眾多業內人士和客戶朋友到達了現場,經過了解,大家對該款產品給與了高度肯定和充分認可。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站以FDR技術為核心,通過傳感器發射特定頻率電磁波,測量其在土壤中傳播時因介電常數變化(與含水量直接相關)導致的電壓波動,從而精準計算土壤含水量。該技術誤差控制在±3%以內,且不受土壤鹽分、溫度干擾,確保數據可靠性。設備集成物聯網模塊,支持4G/5G、LoRa等無線傳輸方式,實現數據實時上傳至云平臺,用戶可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遠程查看。

會上,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于經理介紹道:“功能特性多參數同步監測土壤參數支持5cm、10cm、20cm、40cm、60cm等多土層水分、溫度、電導率同步測量,生成墑情剖面圖,揭示水分垂直分布規律。氣象參數集成空氣溫濕度、降雨量、風速風向傳感器,構建區域水循環模型,提升干旱/洪澇預測精度。作物參數配備200萬像素攝像頭,支持定時拍照與苗情動態回放,結合根系分析算法,自動判斷作物生長深度與健康狀態。基于土壤持水特性、作物需水規律及氣象數據,系統自動生成灌溉方案。例如,在小麥拔節期,當10cm土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60%時,觸發滴灌系統補水15mm,避免干旱脅迫。通過長期數據積累,建立墑情-作物生長模型,提前72小時預警旱情或漬害。如河南某監測站通過分析土壤飽和含水量與降水預報,成功預警2024年夏季暴雨引發的農田內澇。鹽堿改良當電導率超標時,系統推薦淡水沖洗或增施有機肥方案,輔助鹽堿地治理。極環境適應性硬件設計采用IP68防水防塵結構,探針式傳感器具備耐腐蝕涂層,適應-30℃至70℃環境。新疆棉花種植區部署的設備在-25℃冬季仍穩定運行。供電系統15W單晶硅太陽能板搭配大容量鋰電池,陰雨天可持續工作15天以上,降低運維成本。
應用場景
精準農業節水增產新疆棉花種植區通過監測站與智能灌溉系統聯動,實現節水30%-40%、增產15%-20%。系統根據土壤水分動態調整灌溉量,避免盲目澆水導致的養分流失。品質提升在果園管理中,通過調控果實膨大期土壤水分,促進糖分積累。如陜西蘋果種植區利用監測站數據,將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2%-3%。生態保護濕地監測在扎龍濕地部署的設備實時監控水位與土壤濕度,防止濕地退化。2025年監測數據顯示,濕地保水能力較2020年提升18%。荒漠化治理內蒙古科爾沁沙地通過監測站跟蹤植被恢復效果,發現土壤含水量與植被覆蓋度呈正相關,為治沙策略調整提供依據。防災減災干旱預警河南監測網絡,密度達每20公里1套。2025年夏季干旱中,系統提前48小時預警,指導農戶采取保墑措施,減少糧食損失約12萬噸。洪澇風險評估在暴雨前,通過土壤飽和含水量數據判斷徑流潛力,輔助預測城市內澇風險。"
此次交流會取得了圓滿成功。也歡迎廣大有此需求的客戶前來。
技術支持:儀表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